
高考交流群
湖北2015年高考語文專題復習檢測: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(nèi)容
2015年湖北高考生正在緊張備考中,湖北高考網(wǎng)整理了2015年湖北高考語文專題復習檢測,希望對大家的復習有幫助。
A組 “評價思想內(nèi)容和觀點態(tài)度”訓練專場
1.(2012·江西)閱讀下面一首宋詞,完成后面的題目。
江 城 子
秦 觀
西城楊柳弄春柔。動離憂,淚難收。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。碧野朱橋當日事,人不見,水空流?! ∩厝A
①不為少年留。恨悠悠,幾時休?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。便做
②春江都是淚,流不盡,許多愁。
【注】
①韶華:青春年華,又指美好的春光。
②便做:縱使。
(1)概括“楊柳”“飛絮”意象的內(nèi)涵,并分析這首詞表達的情感。
(2)詞中“便做春江都是淚,流不盡,許多愁”一句是從“問君能有幾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”(李煜《虞美人》)化用而來,請比較兩者的異同。
2.閱讀下面一首唐詩,然后回答問題。
題宣州開元寺水閣
杜 牧
六朝文物草連空,天淡云閑今古同。
鳥去鳥來山色里,人歌人哭水聲中。
深秋簾幕千家雨,落日樓臺一笛風。
惆悵無因見范蠡【注】,參差煙樹五湖東。
【注】范蠡:春秋時越國大夫,曾助越王勾踐滅吳復國,功成身退,泛游五湖。
(1)分別概括這首詩頷聯(lián)和頸聯(lián)的內(nèi)容。
(2)尾聯(lián)抒發(fā)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情感?
3.閱讀下面的宋詞,然后回答問題。
臨江仙·送錢穆父
①
蘇 軾
一別都門三改火
②,天涯踏盡紅塵。依然一笑作春溫。無波真古井,有節(jié)是秋筠
③?! °皭澒路B夜發(fā),送行淡月微云。樽前不用翠眉顰。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。
【注】
①錢穆父:蘇軾的友人,時被謫出知瀛洲。
②改火:指年度的更替。
③筠:竹。
“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”句,有人認為豪放達觀,有人認為失意惆悵,你的看法呢?請簡要分析。
4.閱讀下面一首詩,按要求回答問題。
昭君出塞圖
王思廉
①
黃沙堆雪暗龍庭
②,馬上琵琶掩淚聽。
漢室御戎無上策,錯教紅粉怨丹青
③。
【注】
①王思廉,元朝初年詩人,歷經(jīng)宋、金滅亡等歷史事件。
②龍庭,指匈奴集合祭天的地方。
③葛洪《西京雜記》中記載:“元帝后宮既多,不得常見,乃使畫工圖形,指圖召幸之。諸宮人皆賂畫工,多者十萬,少者亦不減五萬。獨王嬙不肯,遂不得見。”
與《西京雜記》的記述相比,這首詩在主題思想上具有怎樣的進步性?
B組 綜合鑒賞訓練專場
5.閱讀下面這首宋詞,完成后面的題目。
桂枝香·金陵懷古
王安石
登臨送目,正故國晚秋,天氣初肅。千里澄江似練,翠峰如簇。征帆去棹殘陽里,背西風、酒旗斜矗。彩舟云淡,星河鷺起,畫圖難足
①?! ∧钔?,繁華競逐,嘆門外樓頭
②,悲恨相續(xù)。千古憑高對此,漫嗟榮辱。六朝舊事隨流水,但寒煙衰草凝綠。至今商女,時時猶唱,《后庭》遺曲。
【注】
①“星河鷺起,畫圖難足”:長江白鷺從水中沙洲上飛起,用再美的圖畫也難以完美地表現(xiàn)它。
②“門外樓頭”:用典,隋軍已兵臨城下,陳后主陳叔寶和寵妃張麗華仍在結(jié)綺樓尋歡作樂,演唱《玉樹后庭花》。
(1)請聯(lián)系全詞主旨闡述最后一句“至今商女,時時猶唱,《后庭》遺曲”的深刻含意。
(2)綜合分析《桂枝香·金陵懷古》《念奴嬌·赤壁懷古》《永遇樂·京口北固亭懷古》三首懷古詞作,簡要概括懷古詞的一般特點。(不超過100字)
6.閱讀下面兩首宋詞,然后回答問題。
菩薩蠻·書江西造口壁
辛棄疾
郁孤臺下清江水,中間多少行人淚。西北望長安,可憐無數(shù)山。 青山遮不住,畢竟東流去。江晚正愁余,山深聞鷓鴣
①。
鵲橋仙·夜聞杜鵑
陸 游
茅檐人靜,蓬窗燈暗,春晚連江風雨。林鶯巢燕總無聲,但月夜、常啼杜宇
②。 催成清淚,驚殘孤夢,又揀深枝飛去。故山猶自不堪聽,況半世、飄然羈旅!
【注】
①據(jù)說鷓鴣“生不辭巢不別群”,其鳴叫聲近似人言“行不得也哥哥”。
②杜宇,即杜鵑,又名子規(guī)。相傳它的叫聲近似人語“不如歸去”,又有“杜鵑啼血”的典故。
(1)這兩首詞都寫了夜聞鳥鳴,請結(jié)合詞人所處的時代,簡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。
(2)這兩首詞在對“夜聞鳥鳴”的具體表現(xiàn)上各有特點。你更喜歡哪一首的寫法?請簡述理由。
7.閱讀下面的詩歌,然后回答問題。
劍門道中遇微雨【注】
陸 游
衣上征塵雜酒痕,遠游無處不消魂。
此身合是詩人未?細雨騎驢入劍門。
【注】作者從抗金前線的南鄭調(diào)回后方的成都,途經(jīng)劍門山,寫下了這首詩。
(1)聯(lián)系注釋,可以看出第一句中“征塵”和“酒痕”分別有什么含義?
(2)第三句是一個問句,第四句是如何回應的?從中可以看出詩人什么思想感情?
(3)最后兩句在感情的表達上有什么特點?該詩的整體風格是怎樣的?
1.(1)“楊柳”“飛絮”意象的內(nèi)涵有二:既表春景逝去,又表漂泊無依、離愁別緒。這首詞抒發(fā)了暮春傷別之情,也抒發(fā)了愁情別恨。
(2)共同點:都運用了比喻和夸張的手法,將滿腔愁緒比作滔滔江水,都抒發(fā)了愁緒之多,之盛,之綿延。不同點:李詞運用明喻和設問手法,秦詞運用暗喻;李詞抒發(fā)的是亡國之痛,秦詞抒發(fā)的是離別之苦,可見手法和內(nèi)容均不同。
2.(1)頷聯(lián)寫生機永恒的自然景色和生老更迭的塵世生活情景。頸聯(lián)寫陰晴變幻,朦朧明麗的自然美景。
(2)對隱逸古人的緬懷仰慕之情,厭倦官場、縱情山水的逍遙之念,無法像范蠡那樣泛舟五湖的惆悵之意。
3.
①是豪放達觀,意在勸慰他人。詩人認為人生如行旅,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,自當隨遇而安。表現(xiàn)了詩人超然物外、恬淡自安的灑脫情懷。
②是失意惆悵,意在感傷自身。詩人認為自己和友人一樣不幸,表達了詩人對仕宦浮沉的惆悵,對身世飄零的慨嘆。(如說既有豪放達觀,又有失意惆悵,心境復雜,言之成理亦可。)
4.《西京雜記》將罪過推到畫工身上,意在說明個人的不得志,是小人嫉賢妒能造成的。而這首詩將矛頭指向漢朝統(tǒng)治者,哀痛由于國家民族的衰敗,導致婦女成為犧牲品。這首詩以國家和民族危亡為主題,深化了昭君出塞的意義。
5.(1)意在說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滅亡的教訓,仍不思進取,安于現(xiàn)狀,仍在粉飾太平,尋歡作樂。
(2)
①懷古實為傷今;
②多將當時的國勢身世寫入;
③上闋多為寫景起興,下闋多為抒情議論;
④多用典,借歷史人物事件諷喻當今;
⑤風格多為雄渾豪放悲壯;⑥往往有英雄相惜之意。(能答出其中四項即可)
6.(1)辛棄疾和陸游都生活在南宋時期,山河淪陷、百姓涂炭、朝廷腐敗、奸臣橫行,國家處于風雨飄搖之中,詞中寫鷓鴣與杜鵑啼鳴,巧妙地借用鳥鳴的諧音,傳達出天下百姓熱切盼望收復中原,統(tǒng)一國家的呼聲,表達了詞人國恥未雪、壯志未酬的憂憤和有家難歸的飄零之感。
(2)辛詞中“山深聞鷓鴣”背景遼闊;“愁”在先而聞鷓鴣在后,愁上加愁。陸詞中“常啼杜宇”與“林鶯巢燕總無聲”對比;聞杜宇在先而“愁”在后,牽惹愁思。(此題答案較開放,不限定分析哪一首,也不要求兩首比較分析。只要將特點分析清楚即可,分析必須扣住“夜聞鳥鳴”)
7.(1)征塵表示難忘征戰(zhàn)生活;酒痕表現(xiàn)了詩人離開前線的遺憾和無奈,只能以酒消愁。
(2)第四句沒有正面回答第三句的問題,轉(zhuǎn)而寫景,以景襯情,意在借景抒情。因為詩人的愿望是做一個戰(zhàn)士,到前線為國殺敵,可是愿望無法實現(xiàn),只能寫詩飲酒。這兩句包含了作者的無奈和不甘心,表現(xiàn)了一個愛國志士壯志難酬的憂憤。
(3)在感情表達上采用的是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,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壯志難酬的憂憤。詩歌的整體風格是:感情深沉,委婉含蓄。
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
與學姐學長同城考生自由互動